贺兰山酒歌小说黎敬忠第十回:酒品酒德酒文化品酒品味品人生
贺兰山酒歌小说黎敬忠第十回:酒品酒德酒文化品酒品味品人生会议议定,园艺所的开发方向,一是葡萄酒产业;二是以枸杞、葡萄酒为主的旅游产业。科研单位把旅游列为产业还是个特例。园艺所靠西干渠,在新小线公路边。路边有原来建设的修理厂一座,自从建起来就一直闲置。于是,所里重新设计改造,建成年产60吨的干红葡萄酒庄;设计了半圆形的停车场;建设了高大的斗拱式园艺所大门,门头上书“农科院园艺研究所”;门柱上题对联一副:上联“远处一片园林,谁家庄子”;下联“壁上几行文字,那个汉书”。自筹资金引进小型葡萄酒厂设备一套,当年就把《贺兰山东麓干红葡萄酒酿造技术的研究与实践》科研课题的研究成果投入应用。到了秋季,酿酒葡萄成熟时购买了芦花台园林场优质的酿酒葡萄,生产了60吨干红葡萄酒。这是农科院科研课题产业化最快的项目。2002年,依靠葡萄酒庄,又扩大建设了枸杞观光园、葡萄长廊设施。上报国家旅游局立项,拨款60万元。2003年夏天,园艺所手工酒庄、红玛瑙休闲度假村开业。自治区副主席赵廷杰、农科院党委书记吴国伟出席了会议。芦花台园林场干部带队前来庆贺。沿着新小线路边,长城状的野骆驼酒堡古朴威严;巨大的半圆形状挑檐照壁霸气包容,上书“酒品酒德酒文化,品酒品味品人生”黑体红标语。穿过月门,葡萄长廊藤蔓交织,绿意盎然,果香四溢。旁边的枸杞园红果挂串,玲珑剔透。客人们游园、品酒、摘枸杞,十分惬意。开业大会结束,在酒庄举行了干红葡萄酒猜拳比赛。凡是参加会议的干部和参观的群众都参赛,每桌八人,每人三拳走一圈贯,评出第一名,然后进入决赛。最后决出冠军、亚军、季军。凡参赛选手奖品是每人发一个小橡木桶的干红葡萄酒。划拳竞赛十分热闹。那一次也是宁夏我所见到的唯一一次葡萄酒划拳大赛。贺兰山的游客春夏秋冬络绎不绝。游客游玩景点累了,就沿着新小线驱车下来,在宽敞的贺兰山东麓手工葡萄酒庄大院停下车,司机和游客洗洗脸,喝口水,看看葡萄长廊,在枸杞园摘点枸杞,回到酒庄里面提两瓶干红酒、卖几包枸杞,上个厕所就回银川了。游客们在山上的酷热与园艺所酒庄的清凉,形成了鲜明的对比,有了不一样的体验和享受,而且还不占用过多的旅游时间,酒庄就深受游客们的喜爱。那时候,旅游大巴路过贺兰山东麓园艺所酒庄是再惬意不过的事情了。有《西江月·野骆驼酒庄》一首:东麓酒庄一座,骆驼野味干红。顺风车到洗泥尘,歇脚三杯解困。货好哪愁客少,路遥多被车吞。冬春秋夏度游人,把盏杯盘迎送。后来我调离园艺所回了机关。听承包酒庄和红玛瑙休闲度假村的人夸张地说,有时间一来四五辆五六辆大巴车,一下子下来几百上千号人,看了酒庄想买酒;枸杞园里吃了新鲜枸杞想买干枸杞。大包小裹,几个服务员忙得顾不过来。旅游嘛,吃住行,游娱购。游完了,就落到购物上了。我想,每人五斤枸杞三瓶酒,就是一笔不小的数目。有人给我透漏过:承包人每天会用麻袋装钱。园艺所的野骆驼手工干红酒成了香饽饽。农科院设立了干红葡萄酒营销点;农产品加工研究所也专营销售。自治区各大厅局不断地调用。宁夏旅游局把园艺所干红当作旅游推介的优质产品;宁夏各大宾馆高档餐饮,用作配餐首选。“野骆驼干红”火了,宋长冰红了,后来他被中国北方民族大学硬生生地挖走,作了贺兰山酿酒葡萄课的博士生导师,红得连我都见不上他的面。!2003年春天,银川市下达了贺兰山东麓植树造林的任务。宁夏旅游局和园艺所相约,种完树,他们机关全体人员要来园艺所喝“野骆驼”。由我们出酒,旅游局出饭钱。下午,双方职工风尘仆仆地从贺兰山东麓植完树下来,来不及洗脸,共计百人摊开十桌,连吃带喝,享受了起来,把我们的一个大橡木桶的“野骆驼”干红喝了个精光。大家摇摇晃晃地嚷嚷:明年还要再来。来年,我又调走了,到农科院机关去了。记得在九十年代,贺兰山东麓酿酒葡萄种植开发项目逐渐兴起。除了玉泉营有个大的葡萄酒厂外,小型的酒庄,先有园林场的贺兰山东麓开发酿酒葡萄,后有贺兰山东麓的满山葡萄园;先有野骆驼酒庄,后有一座座小型手工酒庄走向高端;先有“三拳两胜一咣当”喝西夏白酒的豪迈,后有刀叉红酒吃羊肉品海鲜的饮食文明。这中间,有贺兰山东麓特殊的土壤气候地理文化造就;也有国家开发、时代人文变迁和社会追求的脚步。农科院的贺兰山酿酒葡萄种植与开发,虽然规模小,但是起步早,对后来的宁夏贺兰山葡萄酒产业兴起起到了抛砖引玉、点石成金的作用。各种酿酒课题、酿酒葡萄种植开发,推动了社会的进步。这有赖于农科院领导与科技人员的不懈努力。